近年来现役煤电机组产能过剩、发电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煤电在系统中的定位已由基荷电源向调节电源转变,参与调峰已是常态。国内现役机火电组深度调峰存在的问题:锅炉低负荷稳燃和多煤种配煤掺烧的问题;低负荷时段SCR系统运行问题(催化剂活性与排放未达标问题);现有汽机旁路满足不了热电解耦要求;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热电耦合,供热季电力调峰能力极差;没有电极锅炉和大型蓄热水罐等深度调峰外部辅助设备。
目前全国煤电基本都参与深调,但企业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现役火电机组大多是按照带基荷设计的,不能完全适应深度调峰的运行要求。如果参与深调,频繁启动及大范围负荷变动,机组需承受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导致关键零部件疲劳损伤。在这种工况下,机组寿命损耗、燃料损耗同步增多,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其中;锅炉低负荷稳燃和多煤种配煤掺烧的问题针对优化氧量运行非常重要,因深度调峰负荷率较低,加之为保持脱硝入口烟温正常投入需要加大送风量,提高火焰中心位置、提高煤粉燃尽度,炉膛维持氧量较高,会造成NOX生成量加大,液氨耗量增加,排烟损失有所上升,也增加了空预器、低温省煤器等下游设备硫酸氢氨凝结堵塞的风险,因此,需要增加高精度且可以长期在线测量炉内CO的设备,根据烟气中CO含量上升的拐点,结合脱硝系统入口温度及飞灰、大渣含碳量,在不同负荷下采取不同的氧量负向偏置,使锅炉处在较佳氧量工况下运行。